吴耿祯「剪纸的1001夜」

<返回列表

吴耿祯,台湾当代艺术家,出身于建筑专业,但以剪纸作为主要创作方式,他将当代艺术与传统剪纸艺术相结合,并且通过与光影、复合媒体材料的结合,发掘出许多新的趣味,其作品曾在LV艺文空间展出并获得首奖。

别克邀您聆听

一席话,一种进取精神

「剪纸的1001夜」

一席主办单位给我的title是「剪纸艺术家」,这个「剪纸艺术家」的title也是很多社会大众对我的印象,所贴的一张纸或是一个标签,其实我会用剪纸,我会遇到剪纸也是一个蛮偶然的事情。

我从小生长在台南,我们家住在盐水溪畔,从我们家到安平的出海口大概三四公里,所以我小时候对盐水溪那个溪流的印象非常深刻。在我少年的时候,因为家里的一些变故,因为父母的离异,然后高中时候我就一个人很叛逆地离开家里,从高中那个时候开始自己一个人在外面打工,然后生活直到现在。

我高中的时候其实非常不顺,因为一边打工,所以经历了留级,考不上大学,后来又去工作,再继续考大学,然后再转学。我念大学的时候是在实践大学的建筑系,这张照片是我大二的时候在学校的游泳池,那一天我记得是一大早,大概清晨五六点的时候我就跑到学校的游泳池里面去裸泳,去拍了一些跟水有关的照片。

第二张照片是过了一个冬天之后,我记得下了很长的一段梅雨季,学校的游泳池就积了一层雨水,后来太阳终于出来了,太阳出来之后,游泳池的下面就出现一层绿色的「草原」,我就觉得这个青苔好美哦,然后我就又跑到游泳池里面去跳跃,我在水面上跳,然后我同学就帮我拍了一个记录照。

我发现,水面上出现了那种瞬间涟漪的光影,因为这种光影,让我想起小时候我常常跟堂哥在溪边打水漂,所以我就觉得这是我童年已经消失的一个动作。后来因为我的工作室刚好有一大片面向西边的窗户,我就想,我怎么样用窗户当作一个介质,然后去呈现水面的光影。

我印象中就感觉到,剪纸好像是可以呈现对称和光影的,印象中就这个样子的,那一天晚上我就跑到士林夜市,去买了一把剪布的剪刀,就在一天晚上的时间,我第一次尝试剪纸,第一次就剪了九张。

接下来那一年,我记得是2005年2月14号,刚好是情人节,那一天我刚好是放寒假,我就回到台南去奇美医院去看我阿公。我阿公因为经历了七八年阿兹海默症的折磨,一路上,他从认识我到不认识我,到像个小孩子一样到失控,需要人家照顾。

因为我非常匆忙回去台南,那一天我去医院看他的时候,从加护病房的一扇窗户看进去,我就看到我阿公躺在病床上面,全身插满了管子。他那个病房刚好有一个向西的窗户,刚好是一个下午,阳光非常漂亮的从西边洒落下来。

当我从这个窗户去看到他的时候,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他好像要解脱了。我想要做一个我跟他的最后记录,因为我成长的过程后半段都是爷爷奶奶一起陪伴的,所以当下我就觉得我要做一个东西给他。

我就在医院里面用红色的纸剪,大家知道一个红色的剪纸是代表喜庆的,放在医院白色的一个窗户上面是多么冲突,当然那个时候我就跟护士跟医生说,其实这个很简单,我只是要表达我对我阿公的敬意而已,他们还帮我把这张剪纸就贴在那个窗户上面。

照片就是我从我剪的中间九个圆拍到我阿公,他躺在病床上面。那其实这个空间,我一直觉得这个是我创作几年之后,我每次都会回来看的一个空间创作的情感原点,它提醒了我很多事情。

我那时剪东西的时候,其实我就是出于一种我自己想要对某人很私密的一个纪念,甚至我家人完全不知道。他们在几年之后才知道原来我做了这样的事。

这张照片是我的奶奶,我的奶奶今年九十五岁,她还健在,她还在台南。这张照片也是我第一次个展的时候,我第一次个展的名字叫「带一篮水果去看她」,这个「她」其实就是献给我阿嬷。

这张照片是我在我们家的厨房拍的,我觉得我阿嬷,当我阿公躺在医院的时候,她已经没有办法走路了,所以她都要倚着助行器走,所以她都没有离开家门过,在我的印象中我的阿嬷的一生,就好像在厨房度过,一直在煮饭,有中药的气味。

后来我大学快要毕业的时候,我就做了一个跟剪纸有关的算是一个构建,我就用木板开始去剪,去裁,这块木板裁完之后,它们可以叠起来,变成一个很像河流一样的感觉,这个作品我叫它「冥河」。

它其实是在纪念我潜意识之中,已经消失的那种小时候溪边的那种溪流,溪水的感觉,这是我把一块一块的木板裁完之后,铺在地板上面,然后它变成一个,很象是我回到水面上跳跃,那种涟漪散开的一个意象。

在我大学快要毕业的时候,当然我也是觉得,我的人生已经比别人晚了好几年才上大学,所以有很多的压力,我觉得我毕业之后就应该要去工作,后来因为在我大学时候有做了这些东西,所以我就对剪纸产生了一点疑惑,就是说,我在剪的时候,其实我是乱剪。

当时,剪纸对我而言只是一个形式,它是纸,然后剪刀剪出来的,透过光说话,但是我跟身边的同学或是老师都会觉得说,这个东西好像在我们的成长记忆里面其实并没有,但是我们又觉得它好像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那这个形式后面的文化到底是什么,我们根本就不知道。

所以那个时候我就去看了很多的书,学校图书馆里面就有很多汉声出版社的书,我就发现了黄土高原的陕北有非常让我着迷的一种剪纸的风格,他们剪的东西都非常扭曲、奇怪、粗犷,好像随便剪的。

后来我在毕业的时候,我就申请了云门舞集的「流浪者计划」,申请上了。在我大概二十六七岁的时候,我毕业之后就第一次离开台湾。然后我就去了陕北,去了陕北之后我就发现,我在书上看的那些老大娘,譬如说他们介绍了二十个老大娘,我去的那个时候已经是2006年了,那很多书里面的老大娘已经都过世了。

所以我去到那边的时候,我就非常傻眼,我觉得我来晚了,当然我还是找了一两个老人家,我觉得去陕北这趟两个月的旅行,对我来讲最大的意义就是,我看到不只是剪纸的美,我还看到了另外一个是社会的另外一个面相:

在这个已经失传的技艺上面,大陆的官方如何介入,去把这个原本是家里面剪的,老大娘生活里面的东西变成一个所谓的创意产业,或是一个官方可以去,推动的一个产业,其实这个东西跟台湾,现在我们正在此刻在此地所发生的一个现象其实很像。就是我们总是要把什么文化变成一个带上经济的功能,然后去推展它?

这是我去找的一位不是非常老的一个大娘。因为大家称她为一个剪纸艺人,所以她就必须要去贩卖她的作品,所以她的作品也越来越繁复。下面这张照片叫做「驴蒙眼」,就是当他们需要让驴去磨那个石臼的时候,就会戴上这个驴蒙眼,然后驴就会在黑暗中,不停地往前走。

两个月之后,回台湾之后我就想说好吧,那我就去设计公司,或是一些公司上班好了。可是我一回台湾之后,我的一些剧场界的朋友就找我去做了舞台设计,所以我就开始经历了一年的剧场的生活。

在这一年里面我就不断地还是想要创作,我想要做一些什么,我就申请上了朱铭美术馆的驻馆艺术家,这是我在朱铭美术馆的时候,我又开始裁木板,把木板叠成我去陕北看到的山的意象,这是我去陕北之后我就发现老大娘她们剪的东西,都是她们生活里面的东西。

她可能会剪,譬如说老鼠偷葡萄,或是十二生肖,或是回娘家这种,她可以指得出来的人物造型,但是我之前剪的都是随便剪,有点抽象,我也不知道我自己在剪什么,所以我回到台湾之后,我就开始给自己一个功课,就是说如果我要像老大娘一样剪具象的东西的时候,我要剪什么?

后来我就想一想,我其实就很关心人,所以我就觉得,那我就来剪一个像人物的造型好了。后来我就开始发展出自己的一个具象的一个造型,在朱铭美术馆两个月之后,因为我拼命拼命地抓住那个机会,我觉得我终于有机会,给我两个月时间,让我完全不用去理其他任何的东西,然后两个月的时间我就拼命地剪,拼命地做。

在两个月之后,就莫名其妙两个月之后,我就开始有不同的邀约,叫我去哪个地方做一个作品,这样的时间我觉得大概过了两三年,其实我现在回想这段时间,因为那个时候,我好像在我的生命中好像抓到一个光或什么,然后我就把握每一个别人给我的机会。

我就去每个不同的场域去做作品,也尝试着去国外驻村,然后做作品,因为我是学建筑的关系,所以其实我的创作有很大的一部分都是会先从空间开始思考。这个是到上海美术馆去展览的时候,我就用了台湾的雾社事件,跟南京大屠杀去做了一个,一九三零年代的两岸一起发生的战争的串联,把它们串联在一起。

这是八八水灾的时候剪的东西。八八水灾之后,我们家有淹水,我本来非常紧张,我奶奶,因为她不能跑,所以家里淹水的时候,她一定就是助行器放在那边,然后让水淹上来,所以我就急急忙忙回家,回家之后,我就发现,我奶奶就跟我说,你知道那天淹水的时候,她跟堂弟堂妹就一起在家里面抓螃蟹,非常的快乐。

我听见她,我就觉得,我阿嬷面对灾难原来是这样子的,一个乐天的态度。我走出家门口之后,我就发现因为缺水,所以大家出来接水,整个邻居都呈现一种非常欢乐的景象,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所以我就剪了这个,人们在面对灾难的时候,生活里面一种奇怪的力量。

我就尝试各种的媒材,已经不限于纸。这是我第一次的个展,第一次个展里其中有一个部分是,因为我爷爷的那个照片,所以我就觉得,我如果有机会做第一次个展的时候,我一定要在医院里面做一个东西,所以这个作品是我个展的二部曲。下面是在和信的治癌医院里面做的一个纸的像帐篷一样的装置,里面有一个动画。

这是我用照片去剪,用照片去剪其实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素材,就我觉得当把照片、影像跟剪纸放在一起的时候,它产生一种互相的冲突,记忆好像就是这样子,就是影像破碎了,剪纸也没有办法阅读清楚,这也是用一大张拍水的照片去剪的。

我在台湾这两三年就是这样子,因为别人邀约而做很多的作品,让我一直不断地推进,一直不断地实验各种的场域,跟不同的材料。刚开始回台湾的时候,我还记得我申请的第一届MIT的艺术博览会的新人推荐特区,那个时候是第一年办的,然后有一百多个艺术家去争取这个名额,他们要选择八个人,后来我就被选上了。

但那个时候其实我才刚离开朱铭美术馆不到一年的时间,开始看到很多人对我作品的反应,有一个比较像评论的人,他就讲到说,我很难相信,在台湾现在当代艺术里面,还会出现这样的农村艺术。

他讲农村艺术,我觉得,我对农村艺术没有任何的偏见,但是很明显的,他在写这个东西的时候是带着一种嘲讽,就是那很可笑。我觉得这个社会会给你各种不同的标签,当你的作品跟社会交流之后,你也会接受到不同的观众,不同的媒介,不同人的一个反应。

在2010年的时候,偶然的机会我就拿到了一个LV办的一个征件奖,然后我就变成第一个在LV的空间里面去办个展的艺术家。我觉得从农村艺术可以进去LV之后,我觉得社会也开始给了我一些不同的报导。

其实,当我们现在在看很多展览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没有办法亲身走到一个作者前面去问他说,你在做这个作品的过程怎么样,或者真正走到一幅画面前,去好好地看个三五分钟,没有。我们现在比较多的,观看作品的方式是从别人的Facebook,他拍的照片他的角度里面去看展览。当然还有这个,这个是后来去年才刚刚做的,也是跟一个大品牌的合作。

做完这个之后呢,我就突然发现,其实很多的标签,当它贴得很多之后,人们对它也模糊了。所以我也不要那么在意,你可以跟一个不一样的领域的人一起工作,其实是跟你想象中完全不一样的。当你跟剧场界的人一起工作,跟音乐界的朋友一起工作,跟甚至像这样的精品国际品牌合作的时候,它其实都是一个沟通的过程。

所以在去年做了这个合作的时候,我就觉得我自己好像长大了,就从LV之后,我自己好像觉得我自己可以更清楚跟别人说我要什么,所以,这个是我非常大胆跟巴黎的Hermès说,我要用你们的皮跟丝巾,去裁剪,去做成我的作品。

这个也是用皮,去一块一块去堆出来的一个作品,在这个时间的同时,其实我就开始思考说,我如何不要像一只驴一样被推着走,我应该要放下眼罩了吧,所以我就开始去思考说,我怎么样去面对观众。

这张照片是我12年的时候,在信义诚品的Art Studio做的一个计划,那个计划其实很有趣,就是因为大家已经都知道我是一个剪纸艺术家了,所以大家也很期待我可以再用剪纸去做一点什么。然后我去诚品之后,我就想做一个跟人互动的计划,我就开始做了一个,我今天不剪纸,但是我剪你的头发,我今天当理发师的话,我做的还算不算艺术。

那其实在那个当下,因为台湾的艺术圈刚好成立了职业艺术的创作工会,也就是说艺术家们、艺术工作者们想要跟政府争取。艺术工作者是一个在台湾可以报税、可以成立工会的一个正式的一个职业的名称。其实我那个时候就有一点深思,就是说艺术工作者,它如果是一个职业的话,到底会变成怎么样?我就一直不断在思考这个问题。

回到这个计划,「剪头发」计划,是我第一次跟人非常近的互动,那这个计划是开放民众参与,就是你可以跟我约一个地方,看你想要去哪里,然后去那个地方之后,我就帮你剪头发,剪完头发之后,你要送我一个生活可以消耗掉的一个用品,一袋米,或是一个什么东西给我作一个交换。

这张照片是一个女生,她说剪头发对她来讲,好像是一个候鸟的行为,她每过一阵子都要去剪剪头发,所以当她在剪头发的时候,她觉得自己像一只候鸟一样,停在某个地方,然后剪头发,所以她就要求我在大安森林公园旁边的天桥上面帮她剪头发。

这个是另外一个参与者,她跟我交换的一个她亲手刚刚做完的便当,有很多人用不同的东西跟我交换,甚至是一首诗,一顶假发,一个盆栽,很多的物件跟我交换,做完这个计划之后,我觉得我好像蛮能跟观众做一个非常好的互动。

可能是因为我在念大学之前是人像摄影师,拍过婚纱的人像摄影师,所以我还蛮能够跟人一起互动,一起做东西的。另外举的一个例子,是我之前做的一个作品,是在新竹车站。新竹车站里面是一个很漂亮的日式的一个老建筑,里面的一个车站。

那个时候,新竹车站跟市政府他们就希望给我一笔钱,希望我在车站的天花板做一个非常漂亮的剪纸的装置。可是当我去到车站的时候,我就发现,车站非常的流动,而且有很多的外劳,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有流浪汉,有各种类型的人。

后来我就想一想,就像夏宇有一句诗,她写,美,这么美,让人觉得抱歉,这个时候我就开始想说,我已经都做了那么多让大众觉得很美的作品,那会不会大家看不到我背后想要讲的话,我是不是应该要强调,我背后要讲的话而不是大家只知道剪纸这个形式而已?

那在这个计划里面我就推翻了这个提案,我就跟新竹市政府说,我想要在车站用原来的这一笔费用,去找三个新竹的临时工,在车站里面,他们就是我的作品,后来我就应征了三个人,这三个人呢,我就帮他们剪了一个他们脸的剪影,那他们的工作就是轮流地排班在车站里面,就举着他们脸的剪影。

大家知道,在台湾有一个现象,就是我们在街头会看到很多举着房地产的广告的,很多街头这种举牌人。当他们出现在这个公共场域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觉得很疑惑,这个不是一个广告?那他们为什么要举着这个脸,然后他们就会开始跟我的作品说话,所以他们就变成一个活的作品,就可以跟观众去讲:我是一个作品,为什么。然后,观众也会从“你是一个作品,为什么?”开始去想,原来艺术可以有这样的可能。

举了这两个例子之后,因为时间的关系,我跳到我最近做的一个作品,叫做「一千零一夜」。「一千零一夜」是我现在正在展览的一个作品,这个作品大概做了一年的时间,非常的简单,就是我回到我想要面对一个普通大小的剪纸去剪,但是我给自己一个功课,就是我要像我很爱的慢跑一样,或是写小说那种速度一样,我要做一年的时间,做一千零一张剪纸。

所以我就还真的就是做完了,我觉得「一千零一夜」是一个阿拉伯的民间神话,它流传得非常久,民间的神话其实是因为,人跟人互相用口语的传递,那下一个听到你故事的人,可以把你的故事继续传下去,他也可以改编加入他自己的观点跟创意。

在中国的剪纸,民间的剪纸里面,其实有很大的一部分,因为它是借由一种上一代跟下一代的传承的关系。所以当女儿在剪妈妈的花样的时候,她也可以加入自己的,观点在里面加入自己的花在里面,所以她剪出来的花就是妈妈的花加上她的花。

所以通过「一千零一夜」我就觉得说,我想要做一个作品,但是我想要跟人产生一个关系。那这一千零一张我就开始去找人,找我身边的朋友,就说我把这张剪纸寄给你,我一定要用寄的,我不要用照片或什么,我一定要你亲手接到这一张剪纸,然后看到这张剪纸之后,写下一段你对这个剪纸的想象。

对我而言,其实我觉得现在很多观看作品的方式已经都太片面,或者是从媒体,甚至我当下在这边讲我的作品,其实也是一种虚幻的。另外一种也不能讲虚幻,它不见得是虚幻,可是也不见得是真实的,然后我就开始做了这个计划,就是交换文字的计划。

这是其中一张作品。是我现在非常随意能够去做的一个比较流动性的、比较随机的一个作品,这是跟一个朋友交换的一段文字,他看到那张剪纸之后给我的一段文字。

最后,我要讲我现在在思考的东西,我觉得就是我的作品怎么跟人相遇这个事情。做一个艺术家,他的生命是有限的,那在我的创作的过程里面作品跟人有很多种相遇的方式,我最期待的相遇方式是什么?

从2010年开始,我就做了一个东西,我觉得它很难表达,因为那个时候是我去挪威的一个小镇,我走了一整天,发现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很冷,没有一个地方我可以窝着,我后来就看到一家图书馆,我就走进去,发现没有人拦我,我就可以在里面非常温暖的看书,我就在那个图书馆里面翻到一本书,一段文字,我就开始在那边剪纸,然后把那张剪纸留在那本书里。

后来我在因为很多机会去不同的国家旅行或是展览,所以当我每到一个城市旅行的时候,我如果有空我就会去图书馆里面去找一本书,一段文字,在那个图书馆里面,剪纸,然后把那个剪纸藏在我觉得那个图书馆里面最冷门,没有人想要翻的一本书里面。

那这个行为我觉得我已经做了五年,在二十几个城市里面留下来,我还会继续做,可能做到我死了,都不会去发表的一个作品。对我而言,我觉得这就是我的作品跟人相遇最好的方式。

君越 昂科雷 君威 昂科威 君威GS 昂科拉 威朗 GL8豪华商务车 威朗GS 威朗轿跑 GL8商务车 凯越 英朗 新闻报道 车型奖项 BIP别克·智慧行车科技 安吉星OnStar全时在线助理 品牌历史 寰行中国 上海大剧院战略合作 别克S弯挑战赛 公益亲子读书日 别克高尔夫 预约试驾 别克关怀 经销商查询 特约维修站查询 车贷套餐 产品介绍 车贷指南 促销活动 网上申请 车贷计算 车贷咨询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